第五十五章 所谓利国利民者,先国而后民_攻略殿下成功之后
笔趣阁 >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> 第五十五章 所谓利国利民者,先国而后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十五章 所谓利国利民者,先国而后民

  第五十五章所谓利国利民者,先国而后民

  杨世醒领着阮问颖在兴民苑中行走。

  他拒绝了苑中侍郎的陪同,自己当引路人,给她讲解。

  “这儿是械科,年初时你在我那里见着的弓.弩就是从这里出来的……”

  “瞧见那边的砖瓦木料了吗?是用来准备进行……”

  “还有这间屯所,是为了……”

  阮问颖头一回来到此处,对里头的事物本就好奇,闻得他娴熟的讲解更是升起了几分兴致,顺着他的话一路游览观赏,只觉得大开眼界。

  “这可真是一回别开生面的秋日游。”她嫣然笑道,望着一叶浮于池塘水面之上的轻巧扁舟,明亮的眸子里充满生动的意趣,“如此精奇巧物,我还是第一次得见。”

  杨世醒凝睇着她,把她娇俏可人的模样映入眼里。

  “你觉得它们都很巧吗?如此粗糙的制作手法,父皇第一次看到时还以为苑吏在糊弄他,解释了半晌才明白过来。”他道,眉目里含着几许温柔的轻笑。

  “什么提议?”阮问颖下意识询问,旋即反应过来这是朝廷之事,她不该过问,遂立刻把话题移开,“这艘船是用来给渔民打渔的吗?如此安稳,想来再不用怕翻船了。”

  她张了张口:“但是——”

  杨世醒一笑:“水军也是民啊,天下百姓,都是父皇的子民。”

  “真金总要用火炼,这是必须的步骤。”杨世醒先是这么道,接着,见她的面色有些发白,便转为柔声安慰,“你不用担心,这弓.弩到我手里时已经过了数十轮修改,实际花费研制的时间更是七八年不止,你也试过它的手感,很安全可靠,且这是姑父主动向父皇讨要的,你就算不放心我们,也总该放心他。”

  不过她有点疑惑:“既然它是用来给水军作战的,怎么会出现在兴民苑里?这里不是都……”她斟酌了一会儿说辞,“创制一些利民之物吗?”

  阮问颖听了,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船身,眼波流转,笑道:“怎么不巧?首先,你看这船身的大小就非常玲珑,比一般的船小巧许多,不及我前些日子里在二叔府中乘坐游船的十中之一。”

  阮问颖:“……”她一时竟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话题接下去。

  阮问颖听着,想起自己的双亲,也是在外领兵镇守,迟迟未归,心里不由对这名素未谋面的薛将军起了一点钦佩之意,看向小船的目光里也添了几分敬畏。

  “所谓利国利民者,先国而后民,倘若国力柔弱,那百姓便是过得再好,也只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,任人宰割。这些利器重物自当以国为先。”

  “薛宏顺在前年底去崖州带了一回兵,回来后特意上禀父皇,道海上风浪太大,水军平日里都在内湖训练,没有经验,打得很艰难,即使赢了也损伤较大。”

  “之后虽然勉强点了头,却在私下里和我唠叨,觉得这些东西用是能用,可外观实在不雅,有失我朝风范,想让苑中侍郎招揽几名能工巧匠,进行更加细致的打磨。”

  算了,反正该听的不该听的她都听得差不多了,不差这一件。“所以陛下才命人制造这些船,以此来减少水军在海上受到的风浪影响?”

  “这倒不是。”杨世醒道,“这是给水军在作战时用的,海寇虽然不如夷狄强大,但也时有进犯,不容轻视。”

  而阮问颖言语所指的那叶扁舟小船,则在这阵阵的涌动之中静然屹立,晃动的幅度极小,几乎不能被肉眼察觉。

  “差不多吧。”杨世醒抱起双臂,“虽然花费的时间久了点,但好歹有了个雏形,父皇也命薛宏顺加紧了水军的训练,把练兵的场所从内湖转移到外海,现在还让他在崖州带兵没有回来呢。”

  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。”他打断她的话,稍微放低了一点声音,“江山社稷以民重,是不是?可如今有外敌环伺,虽不至于腹背受敌,但也不能像前朝一般,只闻歌舞升平,不见沙场白骨。”

  其时本无风,但在池塘的两头一直有人不断驱使水车,从这一头灌进去,再从那一头引出来,使得池水如山峦般起伏不定,涟漪阵阵,波浪翻涌。

  “什么?”阮问颖一惊,“你们把新造出来的弓.弩交给我爹娘,让他们上战场——”

  “其次,它的外观虽然有些粗糙,但打造得十分精巧,水里的浪头这么大都纹丝不动。我那日乘船,只是遇到一阵小风,船身就摇晃了许久,可见它比游船要强多了。”

  杨世醒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,一笑:“也是,从构造来说它的确很精巧,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父皇才最终首肯了徐茂渊的提议。”

  “就像年初你见过的那式弓.弩,如今已被送往边关,到了姑父姑母的手里,父皇就等着看其发挥如何,决定是否要大力推行制造了。”

  阮问颖知道这里头的道理,但还是忍不住感到担心,毕竟那是她的双亲,战场上的局势本就瞬息万变,遑论再加进去新的变数?

  直到杨世醒告诉她:“四月份时,姑父姑母就已经拿着它上过战场了,得了小胜,之后又零零星星地与夷狄遭遇过几回,都得胜而归。”

  “只不过因为没有一场大捷,显现不出新弓.弩额外的威力,父皇才举棋未定,实际上,青州那边的骑兵已经常备了此物。”

  她才舒了口气。大捷意味着大战,她宁愿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小胜,也不愿意她的双亲遭遇夷狄的大举进犯,即使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未曾有过败绩。

  “那就好。”她微微一笑,面色恢复了些许红润。

  杨世醒也瞧着她笑了一笑。

  他没有提醒她,每年秋冬之际,在关外游牧的夷狄都会因为水草不丰而躁动,生出铤而走险之心,南下掠夺。

  青州据守在春江关的要冲,大战或许没有,几次不大不小的战役却是年年都会上演,情况说不上凶险,但也绝对不会轻松。

  他不动声色地把话题移开,重新回到池塘里的小船身上。

  “这船虽是为了水军才创制的,但就像你说的一样,可以用来给渔民出海打鱼,通过大江南北水路运货的客商也可以使用。父皇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全权交给工部处理了。”

  “不过我今天带你来这里,不是为了让你看这艘船的。”他把她从廊下带走,穿过月洞门,往另一边行去。

  “我带你来,”回廊九曲十八弯,水流般蜿蜒向四处伸展,连接各庭各院,从外头看不过是一座不大不小、毫不起眼的庄苑,无法想象里面竟是这般别有洞天,“是为了让你看——”

  一片金黄色的灿烂大海如同一幅画卷,徐徐在秋风的吹拂中展开。

  “——这个的。”

  阮问颖屏住了呼吸。

  稻田。

  他要带她来看的,居然是一片稻田。

  成熟的稻穗结满枝头,如同被压弯了腰在风中摇曳,送来一曲温柔的歌谣。

  “这是……稻田?”她有些不敢相信地询问。

  “当然。”杨世醒回答她,“你没有见过?”

  她缓缓摇头:“我只在书里和画里看见过几幅图,知道它们长什么模样,但没有真的见过。”

  更别说这么一大片的稻田了,绵延如此方长,好似结满了金色灿烂的果实,令人震撼。

  “那你现在见到了。”杨世醒朝她一笑,“怎么样,感觉如何?”

  阮问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好好地观赏了一番田野。

  从就近打量到极目远眺,她一一看过去,看着稻浪在秋风的送拂之下一重推着一重,仿若涌动的波涛,心头浮现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。

  她想起了自己日常食用的那些胭脂米饭。

  那些或小巧圆润或细长如玉的米粒,明明形态各异,颜色口感也不尽相同,却居然都是从这一大片的稻田中生长而来……这世间万物,当真是奇妙至极。

  她把这些感慨和杨世醒说了。

  得到对方的摇头轻笑:“你常日里用的那些米可不是从这些稻子里长出来的,这片地里种的都是最普通的糙米,你别说吃,恐怕连见都没有见过。”

  “糙米?”她有些不解,觉得自己好像在哪听过,又好像没有,“那是什么?是粟米吗?”

  “粟米者,五谷杂粮也。”杨世醒解释,“而糙米,就是——”他停顿了一下,似在斟酌着用词,“先前你遇到的那个小丫头,叫做二丫的,他们常日里吃的东西,就是糙米。”

  阮问颖一愣。

  她自然没有忘了二丫,还曾派人去打探过她的情况,得知她过得很好之后就放下了心,如今再度听闻这个名字,不禁升起一阵恍惚之感。

  等意识到杨世醒说了什么之后,心里更是五味杂陈。

  她是见识少,大部分学识都是从书里看来的,但这并不代表着她何不食肉糜,如果说,她刚才对糙米还有什么疑问的话,那么现在就全部明了了。

  她把目光重新放回到田地里。

  金黄的稻海之中有着十七八名身影,她先前没有注意,现在才开始仔细打量。

  那些人穿着粗布短褐,头戴斗笠,做农人打扮,被分为三组,一组收割稻穗,一组把收割好的稻穗做挑选铺陈,还有一组几乎隐匿于重重稻海之后,不知道在做什么。

  阮问颖看着看着,眼前仿佛出现了二丫的身影,那本就矮小的身体被短衣包裹得更加瘦弱,黝黑的肌肤几乎与深色的衣衫融为一体。

  她就在这样的日头之下与那些人一起在田地里劳动,即使汗如雨下也奔波不歇,只为了能得到一餐饱腹的口粮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we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we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